聯系我們
蘇州福恩達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聯系人: 汪松元
手機:13773199528 0512-57783652
QQ:593257795
行業資訊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行業資訊新世紀伊始,黨中央和國務院正大力推進我國的信息化建設,提出要適應時代進步和世界發展的新形勢,從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和戰略高度出發,大力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要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積極應用信息技術的戰略部署,把大力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做為覆蓋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要戰略決措。為了貫徹落實黨中央和國務院提出的這一戰略部署,民政部印發了《全國民政系統信息化2001-2005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對民政系統信息化建設工作進行了整體規劃和部署,民政系統信息化建設工作已進入全面組織實施階段。殯葬工作的現代化、信息化管理是隨著民政工作信息化的日益發展而提上日程的,它要求殯葬工作適應現代管理要求,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不斷提高工作的時效和質量,能高質量的為國家對殯葬宏觀管理提供科學決策依據和最大范圍地滿足社會上對殯葬服務方面的要求。由于殯葬信息化建設是一項全新而復雜的系統工程,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借鑒,本文擬在分析當前殯葬信息化存在的認識誤區和制約因素的基礎上,對殯葬信息化的實現模式進行初步探討。
一、 對殯葬信息化存在的認識誤區
當前,我國的殯儀單位大部分對殯葬信息化的認識尚存在一定的誤區和認識不足,不消除這些誤區,殯葬信息化就不能取得比較理想的效果。
殯葬信息化就是殯葬工作計算機化。
殯葬信息化會降低人的作用。
二、 殯葬信息化的現實制約
由于殯葬行業特性及歷史原因,殯葬信息化的實施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制約因素。
1.體制機制的制約。我國的殯儀部門,長期以后,由民政部門經營主管,具有壟斷性和封閉性,一部分殯儀館、公墓等經營思想落后,這種事企不分的體制約束了一些經營管理者的積極性;而且根據制度經濟學的原理,任何體制都具有路徑依賴性,即具有抗拒變革,自我強化的慣性,它的長期運作會成為一種固化的狀態上,殯葬信息化必然會對傳統殯葬體制的管理和服務模式、責權關系、工作流程、思維模式、利益分配格局等產生結構性的巨大沖擊,阻力是不容忽視的。
2.科技思想認識不足的制約。由于我國的殯儀單位屬于事業單位,長期由國家主管經營,大部分的殯儀單位管理人員,年齡結構偏大,知識水平對自身業務比較熟悉,但對外部新技術接受起來比較慢,對信息化建設存在著觀望、等待的態度,因此,要從思想上讓殯儀單位的管理者認識到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和積極性,來加快信息化建設步伐。
3.資金投入的制約。殯葬信息化需要一定的資金需求。無論是計算機、網絡等硬件的配置,還是業務管理軟件的應用、人員培訓等都要有資金保證,雖然一些省市的殯儀單位具備了資金投入能力,但全國還有一大部分基層縣區級殯儀單位還不具備,所以還需要下大力氣解決投資體制的問題。
4.人員素質的制約?,F階段,我國的殯儀單位的計算機普及率還很低,基本上是傳統的手工辦理業務,整體的人員知識結構水平偏低。殯葬信息化使殯葬工作的內容、方式產生巨大變化的同時,對殯儀單位工作人員能力和素質要求也是全方位的,既要掌握信息化技術操作水平,又要具有更新思維模式和信息化管理知識方面的要求。
三、殯葬信息化的實現模式
由于殯葬信息化過程中存在上述認識誤區和制約因素,所以,要順利實施殯葬信息化,應該有針對性的進行殯葬信息化實現模式的設計和選擇。
殯葬信息化的目標模式
根據《全國民政系統信息化2001-2005年發展規劃綱要》,近期5年內民政系統將基本建成"數字民政"工程和"便民"工程兩大部分。其中,"數字民政"工程是民政業務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工程,這一工程包含三個內容:一是構建覆蓋全國民政部門的寬帶高速網絡;二是在這一網絡上,建立分布式民政業務信息資源數據庫和用于數據分析處理的通用民政業務軟件平臺;三是開發運行在通用平臺上的各項民政業務管理軟件及辦公自動化系統,實施各級民政業務和行政管理的信息化。
根據《綱要》規劃,殯葬行業要在2005年前建成覆蓋本行業的殯葬業務管理軟件。筆者建議,目前是要盡快普及各個殯儀單位內部的信息化管理系統,然后再逐步聯網(可以建在覆蓋全國民政部門的寬帶高速網上),形成以省級為單位的全省殯葬信息系統,實現標準統一、數據共享,進行全省殯葬業務的分析、查詢、匯總,為宏觀管理提供科學決策依據;有條件的省市也可以以高起點直接進行省級殯葬信息系統的建設,依拖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可以高起點、高質量地建設成省級信息系統,高效率地為發展殯葬事業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殯葬信息化的建設模式
要使殯葬信息化的目標能夠順利實現,關鍵是采取什么樣的建設模式。
1.從體制上要形成殯葬信息化建設的大環境。近兩年來,民政部和中國殯葬協會已經要求各級殯儀部門盡快落實現代化、信息化管理這項工作,而且殯葬協會舉辦了全國電子、電腦殯葬設備使用培訓班,來推廣殯葬信息化建設工作。殯葬管理機構要從根本上促進此項工作,是否需要制定出殯葬行業的信息化建設的發展規劃綱要,再比如把殯葬信息化建設納入殯儀館(公墓)等級評定考核標準等措施,來加強殯葬信息化建設工作。
2.要大力支持鼓勵外部力量加強殯葬行業的信息化建設。民政工作社會化,這是十一次全國民政工作會議提出的口號之一。殯葬行業長期以后具有一定的封閉性,信息化建設需要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社會力量參與,來提高來行業的整體經營管理水平。實踐證明,我國比較發達的各個行業的信息化建設都是依據外部力量建設的,如金融業、商業、企業、電子政務等這些領域都有十分發達的IT企業,它們掌握領先的信息技術和具有先進的管理思想,通過運用市場機制、市場化運用等手段,來積極健康地推動本行業信息化建設的巨大發展。
3.加大資金投入,加強軟件建設?,F今,很多單位只重視計算機等硬件建設,對軟件認識不足,認為花幾萬元購買一套看不到、摸不著的東西不值的,忽視軟件建設。軟件是信息化的靈魂,信息系統的所有管理理想、功能都必須借助軟件才能實現。軟件創造客戶使用價值,它能為殯儀單位高質量、高效率的進行業務管理服務、降低各項管理成本,能創造出巨大的使用價值和收益。
4.加強人員培訓工作。殯葬信息化系統最終能否正常的順利應用和發揮它應有的作用,人員素質是決定的關鍵。為使殯葬職工的素質與殯葬信息化系統相適應,就必須做好相關培訓工作。培訓對象既要包括對普通操作人員的培訓,還要針對殯葬管理人員的培訓;培訓內容既要有計算機基礎操作技能的培訓,也要包括信息化管理知識和法規、工作方式方法等理論方面的培訓。實踐證明,只要領導重視,下定決心,職工努力,是能完成對殯葬信息系統的正確使用管理的。
在相對落后封閉的殯葬行業,大力應用信息化管理可帶來的巨大的效率革命,加快殯葬事業的快速發展,來實現本行業的跨躍式提升。????一些殯儀單位認為,實施信息化管理后,規范化操作會影響現有機制下管理者的作用,使人的作用降低。信息系統是靠人來操作,但最終目的是為人服務的。原先重復、繁重的業務登記、報表統計工作由電腦承擔后,可以騰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深入地進行殯葬政策理論研究、決策思考等更高層次的工作,殯葬管理業務的深度和廣度都將有質的變化。當然,信息化管理對人員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是在思想上轉變思想觀念,適應現代管理需求,而且要在技術上提高操作技能,適應信息化管理要求。相當一部分殯儀單位認為,信息化就是將原來的手工操作搬到計算機上完成,其實這是對信息化簡單狹隘的理解。信息化帶來的變化是全面徹底的,軟件是信息技術加管理思想的載體,軟件本身匯集了多家優秀殯儀單位先進的管理思想,它通過信息技術的實現,改造我們原有的工作觀念、工作流程和管理方式,用先進的管理思想,來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殯葬工作的整體水平,促進殯葬事業的快速發展,可以說它是行政管理方式的一場革命。